发布时间:2014-12-01 10:15:26 来源:中国献血网 作者:德州市中心血站 邹德晓
每月的26号左右,在德州市中心血站总会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。崔雷是一名“80后”退伍军人,自2001年开始献血。虽然退伍后在河北吴桥工作,路程偏远,但是崔雷仍然保持着每月一次的频率,刮风下雨也没有间歇过,这一坚持,就是13年。
机缘巧合,搭“顺风车”笃定献血信念
“说起来也是缘分”,崔雷笑着说,“第一次献血其实是为了一次免费查体。”2001年,19岁的崔雷报名参军,当时得知无偿献血前都会全面查体,崔雷就本着省钱的意图去献了一次血,并领到了献血证。
事后,崔雷通过了考核,成为了一名军人,来到部队后,战友们看到了崔雷的献血证纷纷称赞,这让崔雷很受感动。“当时,没想到我做这么一件事能有人夸我,挺高兴的,尤其是在部队,作为一名军人,那种自豪感就更加强烈。”也就是从那时起,崔雷不论训练多么辛苦,每到献血时限他就会去献一次血,有时候是在血站,有时候是在献血车上,这两个地方也有了崔雷除军营外最熟悉的志同道合的氛围。
心态坦然,给自己承诺与目标
想起第一次献血的场景,崔雷哭笑不得。由于没有接触过献血知识,崔雷心里忐忑不安,虽然脸上强装镇定,手却在打哆嗦,身旁的医生索性一直说一些鼓励的话来安慰他。“没献血前,总以为抽了这么多血,人肯定虚了,结果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,什么不适感也没有。”他回忆说。
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崔雷不再恐惧,扶正心态,自己也变得坦然,想想这一袋血就可能挽回一条生命,弥足珍贵,自己也是暗下决心,一定要坚持下去,即使每次量不大,时间长了也会有很大作用。
一次次给自己加油,一次次给自己一个承诺,崔雷已经无偿献血13年,粗略估算,全血、成分血总量超过了60000毫升,对于这个庞大的数字,崔雷表示自己也没有仔细记录,也不去多想。“我今年才32岁,献血年龄规定到55岁,还有20多年的时间,争取当个全国冠军”,崔雷对自己的献血事业有这样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。
转变观念,科学献血,保证品质
自2007年起,崔雷的献血方式有了变化,从献全血改成了献成分血。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他,临床成分血用量很大,而献成分血的人较少。崔雷便决定开始献成分血。崔雷介绍说:“我也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,做到心里有底,虽然捐献成分血需要的时间长,但是这样使用效率也高。”
如今距离下一次献成分血的时限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了,届时崔雷又会去兑现承诺,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,习惯已经成为了自然,当初献血的自豪骄傲的感觉也慢慢转化成了一种责任。